江蘇蘇州昆山是國內首個地區生產總值突破5000億元的縣級市,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的《智造中國 調研一“線”》欄目走進昆山丘鈦的十級無塵智能車間,一起探尋讓機器擁有“視覺”,為智能終端提供“眼睛”的奧秘。
近年來,各類新款手機產品背面的攝像頭越來越多,而且用手機拍照錄像的畫質也越來越好,用一臺小小的手機就能完成微距、遠攝、廣角等專業攝影功能,這些便利都與攝像頭的迭代升級有關。
一顆擁有2億像素的手機攝像頭,同時搭載了變焦、防抖等功能。通過3D建模技術,“透視”其內部結構后發現,可以分為光學元件和成像芯片兩大部分,類似人體眼球和視網膜的關系,光學元件負責收集可見光信號,成像芯片通過信息處理,形成手機上的照片和視頻。
高速產線生產攝像頭“視網膜”的工序叫焊接金線,就是將成像芯片與控制鏡頭的電路板用金線連接起來。顯微鏡觀察表明,每根金線的直徑在20微米左右,而每個焊點之間的誤差必須控制在3微米內。
目前這條產線最高可以生產連接180根金線的攝像頭,而這道精密工序已經完全交由人工智能識別系統以及機械臂自主操控完成。連接金線的前端則是芯片貼合的工序,這兩道工序被稱為是攝像頭生產過程中最昂貴的工序,金線和芯片可以占到一顆攝像頭生產成本的60%以上。
· 打造完備供應鏈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
完成一顆高像素的攝像頭生產只有產線速度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個完備的產業鏈支持。目前,昆山電子信息產業園將原本相隔十幾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供應商集中到一起。攝像頭內電路板的供應商位于該建筑的一層,通過電梯只要半分鐘就可以將產品轉運上樓,實現上下游的對接,足不出戶交付產品。
除手機攝像頭之外,還有運用在無人機上的超長焦鏡頭,可以拍攝到千米之外的高清畫面;新能源汽車上的車載攝像頭,可以實現智能巡航、自動駕駛等功能。這些攝像頭的核心技術相同,得益于掌握核心技術的生產工藝及產業鏈的優勢,這家企業才能夠及時在車載、智能穿戴等新賽道領先起跑。
· 打造產業鏈優勢 為創新產業落地筑巢
僅在電子信息產業領域,昆山就先后吸引超過2000家上下游企業成群入駐,創造了一條總產值超6000億元的電子信息產業鏈,這也為未來創新產業落地創造了先機。